1986年國慶期間,天安門廣場首次擺放立體花壇,拉開天安門廣場節慶大規模花卉佈置的序幕。
  而“大花籃”主題花壇在天安門廣場的首次亮相是在2009年,此後2012年、2013年又接連兩次被確定為國慶廣場擺花方案,而今年,大花籃再次入選。為何大花籃的“出鏡率”高?天氣變冷花開效果如何維持?今天又是如何做到節儉佈置?
  □亮點
  5種自主產權菊花品種首亮相
  據介紹,今年天安門廣場擺花首次使用了5個自主產權的菊花品種,分別是炫秋系列里的京輝、京蕊、黃鶯,以及重陽系列里的垂虹丁香和丹霞。這些品種經過七八年的孕育,首次運用到廣場擺花。
  這5個菊花品種的引進為擺花增加了三種不同的黃色,一個橘紅色和一個淡紫色。
  一直以來,天安門廣場及長安街沿線國慶花卉的擺放工作都是由北京市花木有限公司承擔。該公司總經理於學斌介紹,今年擺花還引進了一些國內外新優品種來豐富花材,提升效果。
  旗桿前東西兩處設組字花台
  昨天,天安門廣場上旗桿前兩處LED屏開始拆除。據介紹,這兩處大屏拆除後,原地也將進行花卉佈置。
  根據國慶擺花方案,旗桿前東西兩處分別設置一個30米長、1.5米高的組字花台,其中東側組字花臺上呈現的是“1949—2014”,西側組字花臺上呈現的是“歡度國慶”,主要使用一品紅、菊花、龍柏等花材。
  此外,依照慣例,長安街沿線也將佈置10處立體花壇,從建國門佈置到復興門,體現國家走向復興繁榮之意。其中東單東南角的“生態文明”立體花壇是這10個花壇中最高的。
  □揭秘
  “主花”牡丹單重達300公斤
  1
  如何節儉佈置?
  適度適量再利用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城鎮綠化處副處長揭俊表示,今年雖然是65周年,但是擺花的規模上沒有過多地去超過常態。花壇的佈置主要在城市的重要節點,百姓能看得到、去得了的開放空間,進行適度適量的佈置,政府機關院內儘量少擺。
  另外,從技術層面,花卉材料盡可能多地使用宿根花卉(繁殖管理簡便,一年種植可多年開花)以循環利用,對於一些一年結束生命周期的花卉,在結束後,對其進行分類處理,堆肥。另外還有一些材料盡可能地重覆利用。
  2
  插花耗時多久?
  需花費一周時間
  於學斌介紹,大花籃里的“花材”主要選用牡丹、月季、玉蘭、芙蓉、嚮日葵等,這些“花材”,裡面都是金屬結構,外面是經過處理的織物。其中牡丹最大,直徑3.2米,花頭單重300公斤,花籃里共有八九枝這樣的大牡丹,是花籃中的“主花”。
  “要把這些花材全部插到花籃,需要一周時間。”於學斌說,每一枝花,都要用吊車吊上去。整個花籃完成後,直徑50米,籃盤直徑15米,頂高15米,非常有氣勢。
  3
  如何保持效果?
  調節劑提抗寒性
  於學斌表示,10月下旬工作人員會進行花卉的更替,選擇耐寒的品種,按照以往經驗,這些耐寒花卉基本上能保證在11月上旬的效果。另外在技術保障上,會使用一些技術手段,比如使用生長調節劑提升花卉的抗寒性,同時採取局部覆蓋、除霜等措施來確保效果持續。
  於學斌表示,一些花卉調整後,可能與剛擺放最佳效果時顏色有差異,但是整體來講,對效果影響不大。
  4
  今年方案寓意?
  純花卉顯中國夢
  “雖然多次選定‘大花籃’作為廣場擺花的方案,但是每年的方案都會有變化。花的內容和形式有變化。”於學斌說,國慶60周年時是西方禮儀式的插法,滿籃都是花,去年則是中國風,強調傳統插花的技法和構圖,有花有果,而今年是純花卉,籃體也有變化,上面以燈箱字嵌上“中國夢”,主題更加鮮明,另外燈光效果也將進一步強化。
  5
  運用哪些新技術?
  首用3D掃描技術
  於學斌稱,今年廣場中心花籃首次使用了3D掃描來確定每朵花的空間位置和安裝形式,通過對花籃小樣進行分次分批的3D掃描,來確定每一朵花、每一片配葉的空間位置,優化安裝的工藝,提高施工效率。此外,長安街部分立體花壇也使用3D打印來做出模型。
  6
  為何選用花籃?
  與節日氣氛吻合
  於學斌說,實際上在擺花前,公司會做幾十個方案,在這個過程中,不斷遴選,為什麼大花籃總能勝出,“主要是這個花籃的效果和節日的氣氛吻合,形式也是大家喜聞樂見的”。
  ★花第一階段(1949~1989)材發展
  一串紅、大麗花、菊頭、頭狀雞冠花、翠菊、一品紅、天門冬等是花壇佈置的主要植物材料,但品種少。其中亮麗搶眼的一串紅用量大,成為這一階段的主導花卉。
  第二階段(1990~1999)
  矮牽牛、萬壽菊、孔雀草、日本小菊等新優花卉開始應用,宿根花卉大力發展。
  第三階段(2000年以後)
  矮牽牛、四季秋海棠、非洲鳳仙成為全年花卉佈置的新三大主力種類。這一階段,無論地栽還是立體花卉佈置,在色彩懸著上更加多樣、靈活,呈現五彩斑斕的視覺效果。
  ★重大節日全市用花
  1949
  1959 26萬盆 新中國成立10周年
  1984
  100萬盆新中國成立35周年1986天安門廣場設置蒲公英噴泉
  1989 100萬盆 新中國成立40周年
  19901000萬盆 北京亞運會和國慶期間
  1996第一次使用脈衝式微噴技術
  1997使用網格式滴灌技術
  19991300萬盆新中國成立50周年
  2000噴泉全部採用微機控制,天安門廣場花壇全部實現灌溉化
  2001採用全國首創的無線遙控技術,採用了改良型動力灌溉
  20084000萬盆 北京奧運會、國慶期間
  20094000萬盆 新中國成立60周年
  京華時報記者王碩  (原標題:多用宿根花卉方便循環利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mbvelbd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