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湘籍畫工趙小勇1997年進入“世界G2000繪畫工廠”深圳大芬村至今完成10萬餘幅梵高作品,2008年,金融危機,訂單減少。現已中年的趙小勇開始去江南寫生,進行原創,經歷著他人生中從臨摹到原創,從畫工到藝術家的轉型。眼下他最興奮的事就是明年去荷蘭看梵高真跡……
  和東森房屋獲得四川電視節紀錄片最佳提案獎的《中國梵高》一起,進入300多位來自海內外業界極具知名度的紀錄片創作者、製作人以及電視臺和電視機構負責人視野的,還有另外19個來自海內外的“中國故事”。作為迄今為止國內舉辦的規模最大的紀錄片提案活動,四川電視節首屆中國國際紀錄片提案大會共收到來自中、英、法等十幾個國家的405件紀錄片選題,涵蓋了社會、自然、歷史、科技等領域,內容全部圍繞著“中國故事”展開,目的是尋找那些能向世界展示中國古老文明和當下發展的好故事、好創意,為中國和國際的紀錄片導演、製作人、投資人搭建一個交流合作的平臺。
  “毋庸置疑,中國30多年來社會經濟的巨大變革引人註目,世界範圍內可以看到越來越多的中國影像辦公室出租。但作為認知世界的獨特文化實踐方式,中國題材紀錄片進入國際媒體平臺的渠道並不十分暢通。這裡的原因有很多,有文化、語言差異,有流通、發行問題,也有我們對國際市場需求的忽視。”作為首屆中國國際紀錄片提案大會召集人,央視紀錄頻道項目運營部主任陳曉卿表示,在節目製作開始就具備國際視角,才可能有國際表達。
  四川電視節“金熊貓”獎評選住商辦公室主任孫劍英用“中國故事、國際表達、人類情感”概括了中國紀錄片的未來發展之路,而《中國梵高》正具有以上特征。
  “《中國梵高》既選取了國際性的題材,又傳達了中國在當下轉型期的創新之舉,選題價值高汽車貸款。”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副總監史岩說,該片是一個關於“複製”與“原創”的故事,講述了三組不同年齡的畫工由臨摹向藝術原創的轉型之路,成為中國轉型期的一個縮影。
  2012年,在中國大熱的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發行到東南亞、歐美27個國家和地區,單片首輪海外銷售即達35萬美元,創造了近年來中國紀錄片海外發行的最好成績。來自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的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廣播電影電視節目交易中心的海外銷售總額中,紀錄片的比重達17%,創歷史最佳。但文化的差異、技術標準等差別仍是中西影視文化交流中難以迴避的問題。
  國際化題材的尋找和確定,一直是中國紀錄片創作中的難點。央視紀錄頻道總監劉文在和美國資深紀錄片人史蒂夫·伯恩斯交流時曾被告知,中國的國際化確有風險,但一定要以堅持其本土價值和中國市場為前提,只有這樣的國際化才有效,否則就丟失了最本質的東西。
  “現在世界都想瞭解中國人的生活是什麼樣。”央視紀錄頻道國際顧問喬治·克萊爾說,要跨越文化障礙,就要讓海外觀眾瞭解所表現的內容和中國人的生活有什麼關係。而在法國紀錄片人伊夫·讓諾看來,很多時候,拍攝的故事雖然會跨國界,但不會跨越人心。
  過去由於中國紀錄片歷史類、文化類題材較多,強調教育意義、節奏緩慢、娛樂性較弱,往往對國際觀眾造成理解與欣賞障礙。“提案會是紀錄頻道的一次嘗試,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和大家共同推動中國紀錄片生產方式和國際接軌,同時也讓好的中國故事得到更廣泛的國際傳播。”央視紀錄頻道總監劉文說。
  如何在海外爭奪國際傳播的話語權?中國文化在紀錄片上到底應該如何表現?大段的深情告白也許比不上一句:中國人用筷子吃飯。  (原標題:“中國故事”加速紀錄片國際化生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mbvelbd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